DE上岸一年记录(下)

August 25, 2022

上回说到我无心插柳投简历居然中了一家美国的startup。

面试的时候才知道大多数工程师组都在中国,同事也都是中国人,所以整个面试都是在北美时间晚上进行的。同事轮还装模作样都用英文问答,到了vp轮就直接上中文了。进了组之后大家为了方便交流,除非有外国同事在,slack和zoom那肯定都是中文了。

虽然说整个公司是美国公司,但是团队文化其实是由团队里的人决定的。

最先让我感受到和加拿大公司不同的是大家互相的称呼,对于有英文名的同事一般都会叫英文名,而对于上级或者senior的同事,大家通常都叫x总、x哥、x姐。虽然没有人会强制你这么说,但是在罗马要像罗马人一样去做。

第二个让我感觉不一样的点是同事之间的关系很不一样。之前在加拿大的公司,包括对于现在公司的外国同事,关系就只会停留在同事关系。但是和同组的中国同事关系会更加密切,我们有微信群,主要用来插科打诨和发不能在slack上说的,会互相评论朋友圈,离职之后还会互相询问近况等等。这一点完全见仁见智吧。

第三个让我感触特别深的是公司的加班文化。因为公司是全球公司,在中国、欧洲、美东、美西都有办公室,所以24小时总会有人在线的。很多时候为了需要协调各地的时间开会,就会在正常下班后还得开会。而且因为是永久居家办公,上下班的概念、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。我也从坚定的wfh党转为坚定的hybrid党(如果天天要去办公室也算了吧哈哈)。搞de的朋友肯定知道,有的时候一个data pipeline崩了,马上就得修。另外中国同事多的公司,被动加班的情况会更多,就像你在高速上本来跑着100迈挺好的,人家都超速,你也不得不超速。人家女朋友生气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我女朋友生气只会因为我工作时间太长了。

最近因为一个紧急的项目,美国和国内的de日夜轮着来。为了要及时同步信息,不得不早上同步一次,晚上同步一次,以至于我上一周一整周都没怎么出门,完全过着起床上班,下班睡觉的生活,想不到人在加拿大还得007。我自认为是忍耐力比较强的人了,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也不由自主的萌发出提桶跑路的想法。分享最近读到前可口可乐CEO Brian Dyson关于人生五个球演讲(原文在第二张图),非常值得在赶路的间隙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,我们到底需要的是怎样的人生呢?

Nifty tech tag lists from Wouter Beeftink